品牌使用的九条策略(二)
五、分类统一品牌策略;
所谓分类统一品牌策略,是指企业经营的各项产品市场占有率虽然相对较稳定,但是产品品类差别较大或是跨行业时,原有品牌定位及属性不宜作延伸时,企业往往把经营的产品按类别、属性分为几个大的类别,然后冠之以几个统一的品牌。假设某公司产品线宽度为拥有四条生产线,但按产品线分主要有“雪龙”冰箱、“飞龙”地产、“美博士”化妆品等行业,由于各行业差别较大,任何一品牌均不宜延伸至其它行业。分类统一品牌策略的优势是避免了产品线过宽使用统一品牌而带来的品牌属性及概念的模糊,且避免了一品一牌策略带来的品牌过多,营销及传播费用无法整合的缺点。分类统一品牌策略无明显的劣势,但是相对统一品牌策略而言,如果目标市场利润低,企业营销成本又高的话,分类统一品牌策略略显营销传播费用分散,无法起到整合的效果。因此,如果企业要实施分类统一品牌策略,应考虑行业差别较大,现有品牌不宜延伸的领域。
六、贴牌策略;
所谓贴牌策略,是指某企业生产的产品冠之以其它企业的产品品牌。贴牌策略本质上一种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如体育用品业第一品牌耐克,所有产品均为贴牌产品,耐克公司只负责营销。全国家电连锁国美电器也贴牌“国美”小家电。国内家电业巨头海信原来并无冰箱产品,海信公司利用身的品牌优势延伸至冰箱业,但投资冰箱生产线动辄几千万,成本过高,短期内无法收益。因此,海信集团根据市场情况,向各个专业厂家如科龙定向采购,统一冠之以“海信”之名。贴牌策略的最大优势是贴牌企业(采购方)省去了生产、制造和技术研发的成本。对被贴牌企业(被采购方)则省去了营销、传播、运输、仓储成本。应是双赢的结果。贴牌策略的劣势是贴牌的双方一般是竞争对手,如果同一产品在同一渠道出现,双方不可避免的产生竞争。因此,实施贴牌策略的双方,最好避免在同一渠道出现,同时,双方的品牌定位应避免是同一消费层级,这样,双方或可减轻直接冲突的可能。
七、联合品牌策略;
联合品牌策略一般是指两个不同企业之间由于战略从组、并购、控股背景下,出于品牌战略的考虑(新品牌市场认知度不如旧品牌,旧品牌虽有一定的认知度,但品牌趋于老化),临时性的品牌输出策略;如国内家电业巨头TCL彩电刚进入河南某市场时,兼并河南某厂“美乐”牌彩电品牌,由于“美乐”在该地具有较好的知名度,因此,兼并后重新对外输出的品牌名(过渡品牌)便是“TCL-美乐”。联合品牌策略的优势是即可保留原有品牌的较高市场认知度,又可避免新品牌鲜为人知的现实。使品牌的对外输出保持一个临时性的平衡。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重新塑造品牌带来的资源投入和风险。联合品牌策略的劣势是品牌名输出过长,品牌个性及品牌战略要求重新定位,被购并的品牌也只是临时性借用半个空壳,同时,联合品牌终将过渡到购并方为主导的新品牌。因此,企业在实施联合品牌策略时注意因势利导,适时的起用联合品牌之中的一个品牌作为新品牌;
八、本土化品牌策略;
本土化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开拓新的区域市场或国际市场时,迫于当地环境压力(如商标被抢注,现有品牌不适合当地文化,如广东话“九”与“狗”谐音,伊斯兰教奉猪为神明等),不得以改品牌以适应本地文化的行为。如国药第一品牌“同仁堂”在很多国家被抢注,所以“同仁堂”药业要想进军海外市场,必须得另起新名。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为了适应中国文化也起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可口可乐”和原英文商标同时使用,业界认为可口可乐这一中文译名音形义俱佳,为可口可乐开拓中国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本土化品牌策略优势是由于新品牌名能融入本地文化,所以易于为当地消费者接受。劣势是有时是放弃了原品牌的号召力,重塑造一个新品牌。因此,本土化品牌策略作为非常规手段不宜常用,除非面临较大的文化差异等不可抗拒因素。最好的办法还是“国际化品牌,本土化沟通”。
九、无品牌策略;
无品牌策略是指企业对自身生产的产品不使用任何品牌名。我们所熟知的杜邦公司就是一例。杜邦公司在能源、化工方面一直是高技术的拥有者,同时更是著名品牌如可口可乐公司、阿迪达斯体育商的原材料供应者。杜邦公司在这些原材料上均隐去企业名,更无商品名。无品牌策略主要优势主要是可以减少经营管理费用。 劣势是因为不为消费者所知,产品推广时渠道阻力较大,渠道公关成本可能较高。因此,无品牌策略的产品主要见于一些原材料生产商或是生产技术简单,消费者选购时重质量轻品牌的小商品生产企业。
·天创主要服务内容
·天创理念